如何一年半完成政大資科所論文口試?
資訊科系碩士班就讀攻略與心得
本文適合正在考慮是否讀研究所、準備進研究所與正在就讀研究所的你。
目前正值畢業時期,對於研究所的時間所過之快速,感到十分的感慨。而我本身目前也正準備去日本就讀下一個學位 (由於疫情的關係,原訂去日本的時間從2020年3月延期到9月)。而趁著在繼續做接下來研究的空檔,想要把研究所期間所努力的種種與心路歷程紀錄下來,也分享給正在就讀或準備就讀碩士班的朋友,雖然在碩士班的經歷不一定適合每間學校,甚至是同樣政大資科系的其他實驗室狀況,但覺得若整個研究的歷程,可以帶給其他做同學些微前進動力的話,正在寫這篇文章的我會感到非常欣慰。而這篇文章將會藉由自身的真實經歷,去點出自己覺得在研究所的期間,應注意或是需要注意的部份與相關心法。

本文大綱
- 學歷背景
- 研究成果
- 研究所推薦做的三件事
- 研究所學會的幾件事
- 研究所時間進程
- 時間管理心法
- 推薦的時間管理工具
- 論文撰寫與文獻探討
- 結語
學歷背景
我本身不是本科系 (大學讀系統工程),但自從大三從北京交換回來之後,決定轉戰自己較有興趣的Fintech相關科系,最後誤打誤撞進入了資科系,並在軟體工程領域找到了一塊屬於自己的天地。
在研究所期間,由於碩一時申請到雙聯學位的計畫,又因為日本學制是4月入學,所以指導教授希望我在3月初先完成政大的碩論口試,因此我必須比一般同學早4個月完成政大畢業的相關門檻 (主要是碩士論文與口試),算一算真正在政大做研究時間大概是1年又7個月。而也因為從碩一就知道時間緊迫,所以我必須要訂定具體的各項目標,並安排好完成每件目標的具體時間。
研究成果
細數在資科系碩士班期間的經歷與得到的殊榮如下:
- 參與和工研院合作之區塊鏈物流計畫
- 參與科技部計畫
- 擔任計算機組織與作業系統的課程助教
- 三學期的理學院成績優異獎
- 一篇國內研討會 (台灣軟體工程研討會)論文 (獲得最佳論文獎)
- 兩篇國際論文 (一篇為 AsianPLoP 2020,為Pattern領域重要的研討會;另一篇為目前正準備投稿 ICS 2020)
- 109年斐陶斐獎會員 (每個學院每年最多能推薦1%的學生,而我是系上的推薦代表)
研究所推薦做的三件事
- 發表論文 (研討會論文、期刊)
在研究所階段,很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做研究,但做研究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為學術領域甚至社會做出貢獻,而發論文就是最直接且重要的方式,除了可以練習用英文清楚且有邏輯的描述自己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證明自己的研究能力,在學術界留下自己的痕跡。
- 參與實作計劃
參與計畫有一個好處就是,可能從中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是在進行過程中找到問題,發展成一篇研究論文。另外也可以大幅增加自己的實戰、團隊經驗與實作能力,對自己未來的職涯發展也有相當的幫助,可說是一舉兩得。但反過來說,若所做的計畫不是與自身的研究相關或是幾乎都在做雜事的話,就可能大大佔據原先要在研究上投入的經歷。
- 擔任課程助教
對我來說,在指導老師所教授的課堂上擔任助教是很寶貴的經驗。不僅要面對同學的瘋狂問題轟炸,也要準備課堂教學與作業。整個過程必須盡量是萬無一失,因為可能某個部份教錯會導致全班同學的觀念錯誤,或是作業出錯,會導致同學成績有問題。擔任助教除了可以訓練自己的台風與說話邏輯,也可以大大的磨練細心度與耐心。另一方面,如何公平的面對每一個同學,也是很大的課題,助教要盡量做到不能因為對於某個同學有所偏好,就給予其特別待遇 (但我知道如果是人很難做到完美 XD),但是這的確能夠培養秉持理性與公平的工作習慣。
研究所學會的幾件事
- 學會分享
在研究過程中,「閉門造車」是很不可取的行為,與身邊的同學或老師分享自己的研究,不僅能夠整理自身的研究思路,更能夠激發新的想法。
- 學會講人話
其實這點想表達的是「說話邏輯」與「說別人懂的話」方面的訓練。在我進研究所之前很少感受到這件事的重要性。但進了研究所之後,常常被老師叮嚀「請用一句話說明你要表達的事情」或是「這句話前後文沒有邏輯關係」。因此,深深覺得溝通能力是一個研究所所學的一個重要能力。
- 與實驗室夥伴、老師相處
人際關係是研究所需要培養的重要一環,有話說「好老師帶你上天堂,雷老師帶你下地獄。」在研究所,老師就是你的老闆或主管,盡力配合老師的需求與指導,算是作為研究生的義務,而如何與老師好好相處,會是很重要課題,甚至能夠與老師在師長與朋友的關係之間取得平衡,會是一個研究能否進行順利的關鍵。另一方面,實驗室中的人際關係也很重要,研究生活最需要的就是研究夥伴的互相扶持與幫助,如果在這點能夠做好的話,相信能夠大大得到技術與研究上的幫助,未來出社會以後這些夥伴也會是一生的寶物。
- 謹慎與有耐心的研究態度
在研究過程中,比起創新與實用性等需求,其實大多數的老師或是評審委員更在意的是你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是否嚴謹,是否真的對你的研究主題有著深入了解,所以在研究過程中必須要很有耐心的完成每項系統設計、實驗等等,而這也會是口試的成敗關鍵。
- 適當休息
想要不白費在研究所的時光來做出好品質的論文,其實是需要非常大的經歷投入,但是人不能總不休息,再者,研究生活其實也是學生生活的的最後一個時期,應該好好利用這樣的身分去探索更多的資源,如參加社團、交流會建立人脈、旅遊等等。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在忙碌中規劃休息的時間 (例如在每週末或週間的固定休息時間),並放心去玩與放鬆,這樣才能在回過神來時有更完美的產出。
- 學會問問題
如何問一個有深度或建設性的問題,也是研究所一個重要的訓練。在聆聽簡報之後,問問題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交流方式,也代表對講者的尊重以及你在短時間內整理所接受到的內容並且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的能力,而這些都需要長時間的練習。
- 批判性思考與洞察力
其實研究也有點像在創業,你必須要在短時間內找到研究問題 (創業idea),並縝密的規劃研究方法與進程 (創業計畫),落實成原型系統並反覆測試 (可行性證明),寫成論文並報告給口試委員 (創業計畫書與募資報告),最後口試委員告訴你是否通過口試 (投資人決定是否投資),基本上整個過程大同小異,只差在市場不同,出發目的也不同。而這段時間你必須要大量閱讀,找出其他論文出現的問題與可深入研究的方向,這段時間批判性思考與洞察力顯得很重要,不能把論文上的東西照單全收,也需要洞察力來發現各種研究主題的研究可行性。
研究所時間進程
為了更清楚說明我的碩士班是如何度過的,在這裡依照每學期的時間序列下我每學期的主要經歷的事項。另一方面,由於碩士班畢業總共要選修8門課,而我的修法是:「碩一上4門、碩一下3門、碩二上1門」,來減輕我的碩士班後期研究的時間壓力,而在下面我就不另外把修課列入。
- 碩零 (入學前月) → 訂定論文方向
- 碩一上 (8月- 1月) → 找到研究問題與擬定碩論系統設計
- 參與創業競賽、大量講座、社群聚會:知道自己做的專業在業界的應用
- 技術學習與計畫參與:為碩論的實作打下基礎
- 大量文獻探討:熟悉研究的設計方法與手段
- 碩一下 (2月 - 7月) → 專注於系統設計與改良,發表國內研討會論文
- 撰寫與發表軟工研討會論文:為碩論定下重要基礎
- 工研院計畫發表:學習與業界合作的經驗,並跟著計畫時程與規則走
- 碩二上 (8月- 1月) → 碩論完成70%、國際論文發表
- 發表國際論文 (AsianPLoP) :訓練英文寫作能力並使的自身的碩論研究能夠更嚴謹
- 實驗與系統實作
- 論文大致完成
- 碩二下 (2月- 7月) → 完成碩論、口試
- 口試 (3/10)
- 將論文另部份整理成另一篇國際論文 (ICS 2020)
- 3月後開始準備出國唸書的程序與研究
時間管理心法
在碩士期間,最重要的時程其實就是寒暑假,尤其是升碩二暑假特別重要,此時沒有課業或其他雜事要做,是能衝刺研究、撰寫論文與系統實作的最好時間,因此需要非常妥善安排。而以下大致列出我對於時間安排的心法,原則上是先概觀的看大方向,在一層層的縮小並安排細項。
- 大方向:訂定每學期與每月的大方向與目標 (例如:完成一篇研討會論文)
- 週進度:依照每週進度報告時程訂定下週進度,並確實做到
- 日細項:訂定每週各天的 Todo list 細項,將每個時段要做的事情填入表格(不需要安排的太細、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推薦的時間管理工具
- Trello (專案看板工具):可以透過類似看板的方法,將卡片放入不同列表,並設定每一項卡片 (工作)的期限與細項。而我自己是把整個看板分成四大列表 (需求,待進行,進行中,已結束),另外將每個工作項目新增成一個卡片,隨著工作的推進,將其從左向右拉,直到放入已結束列表。使用這樣的工具不僅能夠使得工作一目瞭然,也可以清楚了解手頭上還有那些工作,更在當卡片最後被自己拉到已結束列表時,有相當的成就感。



- Google Excel 表格 (如下圖,先訂定每月與每週計畫與目標,再將每天分成早午晚3等分,並訂定每個時段的工作細項)

論文撰寫與文獻探討
關於論文的前期準備與撰寫方法我之前曾針對此一主題發表一篇文章 《從0到1,如何寫好會議論文(中文)》,推薦大家參考,在此就不再多做論述。
而在這裡想要分享有關文獻探討與閱讀論文的心法供大家參考
- 論文不需要全看
為了節省時間,在看論文時,通常我會先看圖片與摘要,以確認這篇論文是值得我花時間看的。若覺得對我的研究有幫助,我才會繼續依照 “緒論 →系統設計 →文獻探討” 的章節看下去。
- 模仿其他論文的論述邏輯與實驗設計
對於論文新手來說,模仿是很重要的,其實大部分好的論文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尤其是當我們自己在設計系統或是實驗時,可以盡可能模仿其他論文的嚴謹論述與實驗安排方式,以確保自身所提出研究的嚴謹度。
- 透過參考文獻章節獵尋有價值的論文
其實在讀論文時候可以特別注意參看文獻部份,身邊很多同學幾乎都是直接跳過這個部份,但是其實很多論文乾貨都可以從這部份找到,而替你節省透過Google Scholar或是在論文資料庫上大海撈針的時間。
結語
在最後要送大家一句貫穿我從做研究以來一直奉行的一句話: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每當我有新的研究idea或是實作上有新的想法,我都會制定一個短時間內達成的目標,並努力在短時間內實踐,最後再拿這個小成果與老師或同學討論,若將流程轉換成演算法,則可以參考如下:
idea = 新想法;
verified_idea = null;While (idea == 還不成熟){設定while loop期限();
verified_idea = 與老師同學討論 (idea);
idea = 研究並修正(verified_idea);}發展成論文(idea);
對我來說,研究所所學習到的人生觀與做事情的態度,遠大於取得這個學位的重要性,在相對於在業界公司工作,研究所是一個你可以針對想做的研究或理想,自由的大展身手的地方。碩士班的時光其實真的過的很快,若提前訂定目標,會發現時間真的很不夠用,但還是要盡力去完成,等到畢業後回頭看這段艱辛的旅程,會發現收穫滿滿!
非常感謝讀完本篇文章,希望本文能對你有些幫助,記得按拍手給我一些鼓勵,Medium 文章中一個人最多能按 50 下 !